2007-03-11

資訊科技與土木工程:電子計算機與結構分析設計

早期(約從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的電腦(當時國內以電子計算機稱之)雖然在計算速度與記憶容量上遠遠不如今日之電腦,但已能以有限的數值計算與簡單的資料處理能力,協助土木工程的結構分析與設計工作(中興工程顧問社,1974)。當時主要是應用各種數值計算方法,以FORTRAN語言撰寫工程應用程式,來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規律的(Routine)大量結構分析數值計算。不過當時的電腦設備昂貴,在工程應用上又有容量大、配備全的需要,因此只有財力雄厚的單位才有能力設置(張仲陶,1974),應用難以普及。 不過在此時期由於有限元素法之蓬勃發展,電子計算機在土木結構數值分析上的應用,不僅在應用技術上持續地有所進步,且應用面也越來越廣。當時由於電子計算機的主記憶體容量十分有限,在處理大型結構矩陣求解時,得考慮結構矩陣的稀疏性而盡量只儲存矩陣中的非零元素,甚至得考慮使用機外之次記憶體(如磁帶、磁碟等)來儲存,也需利用結構特性及解方程式之技巧來有效克服當時電子計算機的有限計算與容量限制(虞兆中、林聰悟,1977)。而在非結構分析的應用方面,也開始有如訊號處理(茅聲燾、曾紫銘,1977)與營建工程(黃兆龍、廖慶隆、葉基棟,1977)方面之應用。

參考文獻

中興工程顧問社(1974),「計算機之工程應用」,計算機在結構工程上之應用研討會專題報告集,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張仲陶(1974),「台灣電子計算機應用概況」,計算機在結構工程上之應用研討會專題報告集,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茅聲燾、曾紫銘(1977),「訊號處理在結構震動上之應用」,第三屆計算機在結構工程上之應用研討會專題報告集,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黃兆龍、廖慶隆、葉基棟(1977),「營建工程通用程式系統(CESS)之研究」,第三屆計算機在結構工程上之應用研討會專題報告集,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虞兆中、林聰悟(1977),「大型結構之計算機處理」,第三屆計算機在結構工程上之應用研討會專題報告集,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沒有留言: